政府信息透明化是打造公开型行政体系、维护人民了解事务权利的关键步骤,不过其具体实施阶段遭遇了若干挑战。接下来从若干角度进行探讨。
公开内容不准确有些政务公开材料出现了数据不准、信息有误的问题,比如一些统计数字公布之后经常被反复修正,损害了政府的信誉。而且,在公开政策说明的时候政务公开存在问题,语言表达不清,导致民众难以明白政策的核心内容和操作办法,不能依靠公开的信息来形成正确的判断。
公开渠道不畅通如今公开政务的途径不少,不过有些途径实际上没什么用。比如有的政府部门网页内容很久没更新,信息都过时了,许多关键的通知和文件在网页上查不到。而且有些官方的新媒体账号也不怎么跟人交流,大家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快速回复。
公开时间不及时一些理应迅速公布的政府信息,时常出现发布滞后的情况。比如重要工程项目的审批决定、紧急事件的应对进程,这些内容本该立刻让民众了解,却因种种因素耽搁,导致政务透明度缺乏时效性,难以满足民众对信息的期待。
信息选择性公开某些机构在发布政务信息时,倾向于披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,而对敏感或不利的内容选择隐瞒。因此,民众所能接触到的仅是政府运作的片段政务公开存在问题,难以掌握整体工作状况,进而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察效果。
公开监督不到位如今对政务公开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,缺少切实的评估和追责办法。针对信息公开不力的单位或个人,没有清晰的惩戒手段,导致部分单位对政务公开不够上心,做事马虎。
日常生活中,你们在政务公开方面都碰见过哪些难题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,同时请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赞和转发。